close


一朝春雨過,萬物皆清明。您知道嗎,四月份除了清明節以 插入/移除編號清單清單外,還有一個傳統節日——寒食節。

關於寒食節的由來,有一種說法是其源於春秋時期,與大名鼎鼎的“春秋五霸”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十九年流亡生涯有關。

寒食節,亦稱“禁火節”“冷節”。在冬至後105天,清明節前一或二日。在這一日,人們禁煙火,只吃冷食,所以叫做“寒食節”

晉文公原為晉國公子,本名重耳。他的父親晉獻公原有三子:太子申生、公子重耳和夷吾,均有賢行。然而,晉獻公晚年偏寵驪姬,為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太子,逼申生含冤自縊,又下令追殺重耳和夷吾,導致重耳和夷吾被迫出逃,開始了政治流亡。

顛沛流離,患難之中見真情

從踏上流亡之路起,重耳就面臨著極其艱難的處境。當時,隨重耳一起出逃的有晉國大夫狐突(重耳外祖父)的兩個兒子狐毛、狐偃,以及趙衰、介子推等名士。出發時,大家經商議,選擇了重耳母親的故國——狄國作為流亡第一站。

重耳到達狄國後沒幾年,晉獻公身故,治喪期間,奚齊遭刺殺,身在梁國的夷吾趕回晉國,繼位成為晉惠公。晉惠公執政後,視重耳為心腹大患,竟派出刺客刺殺重耳。消息被狐突獲知,他秘密派出心腹星夜馳往狄國,報告重耳。收到情報後,重耳在危急之下甚至來不及整裝。為隱蔽行蹤,他與隨從步行出城,曉行夜宿,倉皇逃至衛國。

不料,衛國國君拒絕重耳一行入城,缺衣少食的他們只得繞城而行,甚至到了要飯的地步。這天,大家餓得都走不動了,介子推忽然捧著一缽肉湯獻給重耳。重耳吃完覺得很香,問他肉從何而來。介子推說:“是臣割下自己的股肉。”重耳感動不已,不知如何報答,介子推說:“但願公子早歸晉國,除此,我還要什麼報答呢?”

圖謀大業,臣“劫”公子踏歸程

重耳一路流亡來到齊國地界,得到極大禮遇,齊桓公還將宗室女齊姜嫁給了重耳。

重耳在齊國一住就是七年,他滿足於安逸的生活,早已不想返回晉國。然而,齊桓公去世後,齊國大亂。重耳的屬下們決定離開齊國,另覓強援。他們來到一片桑樹林密議,准備收拾就緒後,“綁架”重耳一起上路。

沒想到,“綁架”重耳的一番話被正在采桑的齊姜婢女偷聽到了。婢女回去密報齊姜,齊姜卻囑咐她們嚴守秘密,不可聲張。隨後,齊姜勸說重耳應胸懷大志,早日離開齊國,不料遭到重耳的拒絕。

考慮到事關重大,深明大義的齊姜請來重耳心腹狐偃。二人定下計謀,安排人把車馬准備好,將武器和糧食運到郊外等候。狐偃率人藏在城裡,等齊姜把重耳灌醉後,這才連人帶被子一起“偷渡”出城,又一次出發了。

志向高潔,子推名節傳千古

此後,重耳又經過了曹、宋、楚三國,最終來到秦國。公元前636年,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,結束了十九年的政治流亡,返回晉國登上國君寶座,即為晉文公,從此帶領晉國走上威震四方的中原霸主之路。

歸國後,晉文公分封有功之臣,曾經割股奉君的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,沒有必要得到獎賞,於是在山西綿山侍奉老母,隱居不出。晉文公為逼出介子推,不得已下令焚山。結果介子推母子寧守氣節,“抱樹燒而死”。

晉文公追悔莫及,遺憾不已。為了感念介子推的忠君之志,晉文公將其安葬於綿山,改綿山之名為“介山”,在介山上修祠建廟;還下令在介子推罹難之日,所有人禁生煙火、吃寒食,以寄托哀思。

從此,民間對介子推的祭祀就開始了,並逐漸演變為寒食節。

《寒食》 插入/移除編號清單清單
(唐)韓翃

春城無處不飛花,
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日暮漢宮傳蠟燭,
輕煙散入五侯家。

在這一天,人們禁火、寒食,祭祀逝去的親人。唐代曾經頒布政令,把掃墓的時間定在寒食節。

“那知是寒食,但見烏銜紙”是蘇軾在《寒食雨二首》裡的詩句。寒食節裡,烏鴉銜著紙錢。說明在古代,寒食節是掃墓的日子。

到了清代,朝廷改革歷法,將寒食節與緊鄰的清明節氣合並,寒食節祭祀先祖的職能,則由清明節取代

9739589_223255367000_2_mh1649004299821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030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